胡津烽,现任中国环保下属瑞科际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2024年获“中央企业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二十年来,他在环保行业里默默耕耘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吃苦耐劳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,成为公司技术革新的探路人。
攻坚克难,破解国外设备“水土不服”
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起步较晚,行业发展初期主要依赖引进国外设备。2004年,胡津烽来到中国环保下属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,当时公司所用的设备引进的是国外逆推式机械炉排垃圾焚烧炉,这匹来自异国的“骏马”却难以被驾驭。国外的焚烧控制技术并不适合我国垃圾特性,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发,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胡津烽没有退缩,他守在锅炉旁,反复观察总结,摸清炉排的运动特性,不断摸索尝试、调整优化操作手法,依照国内垃圾情况合理设置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,攻克了技术难关。经过他调整后的焚烧炉运行稳定,效率大幅提升,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,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勇于攀登,探索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
面对垃圾焚烧发展受制于国外技术的情况,胡津烽在没有技术指导、技术参考的情况下,开始探索炉排国产化道路。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,胡津烽带领团队组织多次实验及研讨会,不断调整配方、优化铸造工艺,终于研制出耐磨合金炉排,性能媲美进口产品。这还远远不够,推动垃圾焚烧设备真正实现国产化,需要完成设备硬件及系统软件的国产化替代。整整十年间,他潜心钻研、不懈努力,主持并深度参与了厂内多数设备的国产化工作,在不断地试验、总结与改进中推动了技术革新,最终使核心设备软硬件成功实现国产化。这不仅使公司摆脱了进口设备和备件价格高昂、采购周期长等问题的束缚,还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设备及材料供应商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增长。更重要的是,为国家垃圾焚烧行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。
持续创新,推动烟气净化工艺升级
国家对垃圾焚烧环保排放要求日益严格,胡津烽迎来了新的挑战:寻找更加先进的烟气脱硫脱酸工艺。根据仅有的国外小苏打脱硫脱酸成功案例,胡津烽着手研究并改良适合国内焚烧特点的脱硫脱酸技术。他开始尝试使用不同规格和颗粒度的小苏打进行烟气脱硫脱酸实验,经过反复试验和对比分析,也历经了多次失败,最终成功优化了脱硫脱酸工艺,对小苏打脱硫脱酸工艺进行了革新性改造。这项技术综合了多种工艺的优点,使烟气的脱硫脱酸反应更加充分,不仅将脱硫脱酸效率提高到95%,还减少了设备腐蚀,飞灰量从3%减少到2%,单此一项,每年就为公司节约成本300多万。
多年来,胡津烽始终牢记初心使命,肩负着安全生产、环保运行的重任。怀着满腔的激情扎根在生产一线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。胡津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篇,积极参与了50余项科研与技术改造项目,其中主持完成研发及攻关项目达30余项,累计获得了2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。这些成果不仅为环保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,更彰显了胡津烽对绿色事业的执着追求。胡津烽以匠人精神,不断砥砺前行,为我国垃圾焚烧环保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。在未来的征程中,他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为守护碧水蓝天,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